close

  斷臂維納斯所表現的是一種美的殘缺,是對有著無窮魅力遺憾之餘的感嘆。  

而二胡曲《二泉映月》所帶給人們的卻是一種由殘缺創造出來的震撼之美,

是在殘缺的逆境中走出輝煌。

如果說前者是殘缺的形像美,而後者則是殘缺的內在美,前者是美的殘缺,後者是殘缺的美。

殘缺不是美,但殘缺可以帶來美。斷臂維納斯是世人公認的殘缺美,但美的不是殘缺,而是對殘缺無可奈何的嘆息——假如不殘缺會更美。維納斯帶給人們的是遐想美,是人們對完美的追求。

00016c42b1f80d93ef610e 201062417166911

《二泉映月》曾有的三個名字,《依心曲》、《自來腔》、《惠山二泉》,不難看出:

鄉親們稱之為《依心曲》認為是阿炳從心裡流淌出來的曲子,

阿炳自稱《自來腔》是自本就要說出的心中的苦衷,

《惠山二泉》恰恰是表述了阿炳對光明的渴望。

誰能還給阿炳一雙明亮的眼晴,唯有惠山二泉在阿炳心中成為無邊的遐想。

惠山二泉是“天下第二泉,而在阿炳心中它變成了兩個泉,

兩個映著月光的清徹明亮的眼晴

 

 

作為一個音樂,他給人們留下了鉅作——《二泉映月》。

阿炳自幼在道觀中長大,道家的自然辯證思想影響著阿炳的世界觀,天人合一。

對立平衡的觀念也無不進入阿炳的藝術創作。

在阿炳的心中,世上萬物有圓有缺,尺有所短,變幻無窮。阿炳因殘而彌,因彌而全,

在《二泉映月》中,他彌補的天衣無縫,創作出天人合一的意境。

人們只看到飛針走線,卻理不出一絲一縷的痕跡;人們只聽到剪走刀飛,卻尋不到一邊一角的殘缺。

所有的只是變化中和諧的旋律,空曠的天籟之音。

上天終究是公正的,“天不絕人心絕人”。昔日活潑好動的阿炳從喧鬧中跌入寂靜,

使阿炳受盡了生活的磨難和心靈的洗禮,現​​實世界的光明與黑暗融入屬於他音樂,

失明的雙眼化為惠山二泉,他用心中的雙眼,冷觀時世艱辛,笑覽世態炎涼,

將生活的感受都注入琴聲,他用生命和抗爭支撐起二胡的身姿,

奏出貌似殘缺卻洋溢著美倫美幻的《二泉映月》。

王江揚油畫作品-阿炳  

《二泉映月》說到底是無奈之作,是阿炳的求生之舉,這反映了阿炳自強自立的人生觀,

更展示了阿炳深厚的藝術功力和創作天賦。

阿炳的時代,二胡的內弦一般用二弦,外弦用子弦,而阿炳卻多用老弦,

用阿炳自己的話講:“可以用的久一些。”

阿炳用起來,演奏內弦高把位時竟毫無噪音,這是常人所不能的。

阿炳行走,站立演奏多有不便,在演奏中多以短弓見長,縮短行弓距離,

保持了運弓的力度,演奏風格細膩深刻,純樸蒼勁。

由於是直立演奏,琴筒無支撐,給換把定位造成困難,阿炳採用常滑指與一指伸展滑音,

給音色增添了獨特的韻味。老弦,短弓見長,定把滑指,

正是這些正常人所不為的殘缺之舉,為我們演繹出了《二泉映月》。

二泉映月  

殘缺的無奈是有限的,而創造的有為是無限的,

阿炳帶給人們的正是他自殘缺中創造出來美─殘缺的悲情美。

殘缺不是美,阿炳是不幸的,阿炳在黑暗中遠離了我們。

殘缺創造了美,我們是幸運的,阿炳為時代留下了永遠的月光。

阿炳用殘缺創造了美,使我們絲毫感覺不到《二泉映月》的殘缺。

《二泉映月》是完美的,它甚至沒有給後人留下一絲改動的空間—

因為它是由殘缺創造出來的美。

(轉載自宋新 于 2011.09.28 15:46:32 | 源自:拙風文化網)

 

民族音樂家阿炳的音樂人生

(大陸節目簡體中文)

 

arrow
arrow

    cheery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